首页  > 315专栏 >  正文

不是315,他们还在继续干?

发布时间:2021-03-29 09:07:55来源: 网易阅读量:5039

 每年的315前后,都会让那些“不法商家”闻风丧胆,我倒认为,与其3月15日才叫315,不如每天都是315,让那些鸟商家天天吃不好、睡不着,那才是我等消费者最喜欢看到的。

  针对几家招聘平台被315曝光“恶意倒卖简历”一事,我是这样看待的:

  1、招聘平台:面临洗牌

  315曝光的“随意伪造企业资质下载用户简历,恶意倒卖用户信息等”,智联、前程无忧、猎聘等招聘平台深夜公开道歉、回应整改方案,众多手机应用商店下架这些招聘平台APP。

  这事儿真只是“道歉、整改、下架”这么简单吗?非也,一定会呈无限倍数的放大效应,我认为,发酵作用才刚刚开始,因为这是315,不是其他渠道,更从平台之举印证了曝光“太属实”,不管是消费者、法律、社会、国家、行业都不会容忍,不少想出业绩的部门/人员正愁没有表现和升迁的机会,此时更愿意痛打落水狗,简单、快捷又没有任何风险。

  再看看历年被315曝光的企业、行业,有多少是活得好的,不少因此就倒闭了。

  所以,我大胆预测,招聘平台近一两年会面临重新洗牌的大革命,不少中小招聘平台,对此事说不定是欢迎和开心的,毕竟他们不费吹灰之力、不用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就可以赢得更多的机会,同时,他们也一定会从中吸取教训,进行内外部管理和自我约束。

  同行们,如果您有一定的资源,这难道不是一个机会吗?创业搞招聘平台,这个机会不是那么容易来的啊,平台名字,是不是可以应应这个景,叫“门前清”“信得过”“不怕查”等等之类的,开个玩笑,名字还是您自己拿主意吧。

  2、曝光手软:不够彻底

  315虽然对招聘平台某些黑幕进行了曝光,但曝光度不够,手软了,还是给他们留了喘息、改正、重新做人的机会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
  1)伪造资质。

  说“随意伪造企业资质”,他们到底伪造了哪些企业?名称是什么?有多少家企业?是多长时间段内的行为?或者说某个时段伪造了多少起?

  这样报道得有鼻子有眼的,公检法等机构就不敢怠敢,就容易深查细查挖下去,控告他们伪造证件罪这必然增加违法企业付出更多更大的成本,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清气正是有好处的。

  2)倒卖信息。

  这些平台分别倒卖了哪些用户的信息、都卖给了谁、何时卖的、收了多少钱钱,都可以展示出来,或者直接公布到网上去。

  这些,让那些被侵权了的,直接起诉这些平台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,要求赔偿。

  3)曝光不够。

  这些招聘平台,黑幕就是“伪造”与“倒卖”?没有其他了?说出来,在这些平台工作过的人员都不会相信。

  还是比较佩服某记者卧底二手车平台做销售,后来做到平台二把手,搞到核心黑幕资料被315曝光。如果“卧底”招聘平台的记者也如那位同行一样“非搞到核心黑幕”为止,曝出来的恐怕就不只这几招黑幕了。

  3、人人自保:不敢自曝

  要说清楚这些平台(包括其他行业其他单位)的内幕操作,恐怕只有在这些平台和单位工作的员工最有发言权。

  如果在这些有内幕、黑幕操作工作的员工,不说需要多么有正义感和良心,如果被残酷辞退、无情劝退、硬形逼走的,还是可以发贴批批、向记者提供线索、向有关部门举报等。

  当然了,对这些神操作嘴巴、眼睛说不知情不清楚的主管部门、行业协会等,一定是装糊涂的,他们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利益瓜葛,千万个也是不愿意自揭伤疤的。

  在知情人不想自曝的情况下,在王海们打假难以成势的条件下,315便成了唯一还幸存的敢与日月比辉煌的硬主儿。

  4、企业招聘:影响较小

  招聘平台那么多,几家被打压甚至倒闭,对整个招聘行业来说,顶多是一次小地震,还不会伤筋动骨。对使用这些平台的众多用工单位来说,影响更小,比较可选择的招聘平台是非常多的,随着315对他们的曝光,相信他们会更加自律,甚至在招聘费用上也会给用工单位一定的优惠,以突出自己在地震后在客户心目中的良好形象,以赢得今后更多的市场份额。

  至于说后续招聘运营模式会否有变化,现在预判为及尚早。而且,不管什么行业,变总是会有的,只是程度、方式、频率不同罢了,这种变,是因为这次地震还是其他方面,谁也不敢肯定。

  面对突发事件,我认为,较好的处理方式还是:以不变应万变,随时主动联络正使用的招聘平台,随时问询有什么新政策、新优惠、新动向,变通的为我所用。

  5、315与365

  315只是一年当中的1天,也只有这一天,某些黑幕才会集中在有相当规格的场面露脸,然而,黑幕、神操作是可以在一年365天中的任何一天任何一秒发生,这么多行业、企业、单位、人员,怎么可能用1天当中仅仅的几个小时能够装下的。

  如果某TV或网络平台搞一个“315频道”,收视率一定最高,前来打广告的商家也一定很多,只要记者熟练卧底这一行当,有价值的核心资料是能够拿到的。只不过,该频道的工作人员需要高价购买人生意外险,必要时可以请私人保镖,毕竟“你让别人露丑了,别人怎能轻易放过你”。

  6、大数据法规

  网络时代,各行各业甚至包括个人,只要潜心搜集、留心接触过的人/事/物并加以整理,不出三五年,都能够拥有许多不错、有一定价值的大数据,只要对外兜售,不愁没有买家的。

  如果不加以规范和法制化,这个社会就会乱套。所以,国家、地方、行业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,并强化实施和责任制,正如“*厂制”那样,没有搞不成的。随便走走看看:河长、湖长、街长、林长等等,学学这个,大数据泛滥一定能够得到控制。法规要快出,不要拖,哪怕简单点,只要切实落实,就能够见效,就能够起到达摩克利斯剑的威慑效果。

  7、不是315,还在继续干?

  偌大的国度,尚待规范的市场,仅仅依靠独苗315,而且是要求“外行去学习去揭露内行的丑事”,难道没有机会成本和浪费社会资源,那些主管部门和人员,真该集体下课了。

  我想,如果不是315,每年被曝光的许多行业、企业,说不定现在还在继续干着原来那些勾当。也说不准哈,曾经被曝光的,死灰复燃没有,鬼才知道。